近日,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公布了陕西省第八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奖项评选结果,我院博士研究生贾乔论文成果《航空保险风险证券化的法律路径探析——以航空器机身险债券为例》荣获A档奖项,指导教师为王瀚教授;硕士研究生胡熳馨论文成果《全球空间安全治理视域下临近空间飞行监管研究》荣获B档奖项,指导教师为张超汉教授。 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由省教育厅、省学位委员会共同举办,旨在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向社会、企业、行业集中展示高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成果的重要渠道。 我院高度重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学术训练平台,在本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中广泛动员、精心培育,打磨优秀创新成果精品,展示了我院研究生优秀科研创新能力,助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新疆霍尔果斯市地处中国西部边陲,西承中亚五国,建有我国恢复开放最早和西北边境综合运量最大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以及全球首个跨境自由贸易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根据我校与新疆自治区霍尔果斯市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2024年7月,在研究生院统一安排下,我校金沙集团1862cc成色首批选派法律硕士(涉外律师)方向、国际法专业3名硕士研究生方赴霍尔果斯市司法局开展专业实训。 实训中,同学们通过实地调研、材料审查、参加会议等形式真正走进司法行政工作第一线,将自己所学法学专业知识与实际法律工作相结合,切实锻炼提升了自身涉外法治实务工作能力。 法律硕士(涉外律师)2022级研究生邵晓莹:在有着“千年驿站,百年口岸”之称的霍尔果斯市工作了一个月之后,我对这里的人文,经济,法治建设等,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尤其是这里的涉外法治建设,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步伐,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参观了位于自贸区内的由霍尔果斯市司法局联合法院一同打造的中亚法律服务中心,在这里,当事人可以实现涉外案件立案、仲裁、公证等一站式的法律服务;除此之外,我们还实地调研了自贸区内商家和客户对于涉外法治建设的需求,这些都是我之前没有接触到的领域,涉及与各方沟通,商定细节,方案的撰写,落实等,我真正感受到了读书和实践的不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一步一步的落实中,才能明白问题和不足在哪,才可以持续改进。能为霍尔果斯市的涉外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我感到非常荣幸。 法律硕士(涉外律师)2022级研究生王玉婵:在霍尔果市司法局实习的一个月以来,我深刻体会到“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从书本上的法学步入实践中的法学,我收获了宝贵的法律经验和人生体验。在参与司法局的涉外、执法监督等各项工作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领导的综合素养对单位的建设与成长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法治政府的建设需要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热血与智慧。作为法学的新生力量,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投身于法治的洪流,以青春之我,为建设法治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国际法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魏龙泰:来到霍尔果斯市司法局后我被安排到涉外法治科进行实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经历,我对涉外法律实务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实践。实习期间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有关涉外法治的工作,并在单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到自贸区进行实地调研,对自贸区及霍尔果斯市涉外企业、涉外法律服务、涉外法治等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深刻体会到了涉外法治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在专业领域知识方面的不足。在接下来的实习中我将继续深化对涉外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应马来西亚梁潘黄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及高级合伙人Jeff Leong邀请,我校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党委书记李立、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陈梦琦一行于7月29日至8月2日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梁潘黄律师事务所参加学生海外实习项目开班仪式并为我校首个海外实习基地授牌。 7月30日,代表团一行拜访梁潘黄律师事务所并参加海外实习项目开班仪式。律所创始人及高级合伙人Jeff Leong、合伙人Nancy Nancy Yeo、Alicia Teoh及部分年轻律师代表和我校10名实习学生参加。 Jeff Leong对我校代表团赴马访问表示欢迎。他回顾了双方合作的渊源及历史,并表示在中马建交50周年之际,希望双方以学生海外实习项目合作为契机,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力度,为中马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李立对梁潘黄律师事务所在我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中做出的积极努力表示感谢。他表示,马来西亚梁潘黄律师事务所是我校在海外建立的第一所学生实践基地。自2019年开展合作以来,以线上形式已为我校30余名学生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法务法律实务指导,取得了积极成效。希望通过首批10名学生的实地协同培养,进一步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培养出一批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 开班仪式上,我校为梁潘黄律师事务所授予“西北政法大学实践教育基地”牌匾,并聘请相关代教律师为我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务导师。同时,双方进行合作会谈,就实习内容、实习安排、安全保障、生活协助等方面进行沟通,并就目前学生签证办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期实习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后,代表团一行在律所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地参访律所的相关部门,了解律所主要业务和运行状况,并看望了刚刚进入实习岗位的我校学生。 访问期间,代表团一行与我校在马实习的10名学生进行座谈交流,实地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工作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习要求,鼓励学生高质量完成实习工作。同时,前往所有学生租住公寓进行考察,了解学生在马生活状况、通勤交通和安全保障情况。 代表团一行还在律所的安排下分别前往马来西亚高级法院、马来西亚律师协会和亚洲国际仲裁中心等机构进行访问与交流,推介学校,并就人才培养、人员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提出合作意向。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法学专业研究生实务能力,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力度,2019年我校与马来西亚梁潘黄律师事务所签署合作协议,建立我校第一所海外实习基地,每年可选派10名优秀学生赴马来西亚吉隆坡进行为期3个月的法务实习。实习生由律所带教律师指导,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参与客户会议,查阅案件档案、进行合同翻译、进行法律尽职调查、访问当地法律实务机构、参加律所法学讲座等。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要求,7月26日,以“深化法治合作、共建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第六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法治合作高端论坛在甘肃敦煌召开。论坛由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甘肃省委依法治省办、甘肃省法学会指导,甘肃政法大学主办。 来自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一带一路智库联盟、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甘肃省委依法治省办、甘肃省最高人民法院、甘肃省检察院、甘肃省司法厅、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政府外事办、甘肃省法学会、酒泉市法学会、敦煌市委政法委等相关实务部门,及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叙利亚、亚美尼亚、也门、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庆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新疆大学、上海政法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岛大学等70多家单位的130多名专家学者、律师、学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我校副校长张荣刚教授,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王泽林教授和国家安全学院陈京春教授应邀参加该届论坛。 张荣刚副校长在校领导圆桌对话环节发言中指出,法治是共建“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法治合作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西北政法大学是西北地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在涉外法治研究与人才培养、涉外法治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涉外法治科学研究方面,学校设有国家涉外法治研究培育基地——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国家级外国法查明和研究基地——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培育)基地三个科学研究、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平台;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是全国最早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单位之一,1984年开始国际法研究生招生培养,至今已经形成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完整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700多名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在涉外法治合作交流方面,围绕涉外法治工作,学校与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第二国际商事法庭,以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新疆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学院、青岛大学上海合作组织贸易研究院、霍尔果斯市人民政府等十余家单位签署了法律服务合作协议,合作开展涉外法治研究,合作培养涉外法治人才。 陈京春教授在专题论坛中作了题为“海外利益保护的法治保障”的报告。他指出,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快速增长,面临的安全风险也在增加。总体上看,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依然存在体系性、战略性考量不足等问题。对此,应立足于中国国情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现实需求,推动建立海外利益保护规范群,强化企业合规以应对经济制裁与安全审查,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统筹法律保护和其他途径,强化政府与智库的沟通合作,不断完善我国海外利益保护的法治保障,有效维护中国海外利益的安全与发展。
西法大研究生 西法大研究生 2024年07月25日 15:20 陕西 近日,我校2022级博士研究生贾乔在《中国法学(英文版)》(《China Legal Science》)2024年第4期发表论文《中国涉外法治的发展历程、重大贡献与实践进路》(Development Process, Unique Contribution and Practical Approach of the Chinese Foreign-Related Rule of Law)。论文指出,现阶段对中国涉外法治的发展历程、重大贡献和实践进路进行梳理,探讨中国涉外法治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特地位,揭示其丰富内涵与特点是新时代下的应有课题。探赜索隐,中国涉外法治与对外开放政策共存共荣,是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涉外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涉外法治领域统筹融合“国际法治优化”与“国际法内化”的意涵体现,其中诞生的优秀涉外法治研究成果诸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现代化人权理念的重构、国际知识产权斗争的洞悉以及国际企业合规制度的扬弃等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将进一步统筹规划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运用中国涉外法治手段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 期刊简介: 《中国法学(英文版)》(《China Legal Science》)是由中央政法委主管、中国法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由中国法学杂志社编辑出版,入选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CL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AMI外文刊核心。 作者简介: 贾乔,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研究生,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中国航空航天涉外法治研究)学术骨干,美国圣约翰大学暑期访问学者,河南省国际法学会理事会员。在《中国法学(英文版)》(《China Legal Science》)《保险研究》《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上海法学研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及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国际私法学会论文集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有关研究报告被教育部、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陕西省法学会等省部级国家机关及学术团体单篇采纳批示,主持校级项目、参与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厅级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获陕西省厅级创新成果奖励、获中国民航局国际合作服务中心、北京市航空法学会、浙江省金融法学会、河南省国际法学会、河南省商法学会、河南省刑事诉讼法学会优秀论文成果一、二等奖。研究领域:国际私法、国际航空航天法、国际保险法。 导师简介: 王瀚,武汉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西北政法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原副校长,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科带头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博士点方向四负责人,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国家级)执行主任暨首席专家,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院长,国际法研究中心(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一带一路”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首批涉外商事海事审判专家库专家,陕西省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暨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贸易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暨国际合规工作组召集人,新加坡律政部China Ready法律合作项目咨询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比较国际私法、国际商事仲裁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航空私法。 China Legal Science 2024年第4期 | 中国涉外法治的发展历程、重大贡献与实践进路 https://mp.weixin.qq.com/s/854DaKA5M1w5M7Z-NC2kOA